本文目录一览:
1、如何理解拉康的镜子理论
2、关于辩证法和认识论的“十六要素”
3、作为每一个人形成内在精神个性的历练过程
如何理解拉康的镜子理论
1、他者是建立主体的第一步 主体:(从拉康思想来看)主体是建构的,被培养的,被环境培养的,因为被培养的环境不同,所以,不同时代的人趣味冲突,代沟也就出现了。
2、理解如下:小他者指的是想象界(the Imaginary)的他者,所规定的是我们自身内部的相异性(otherness)。
3、自我的构型本质上是对镜像或他人的一种想象性认同,通过这一认同,自我获得了自身的同一性,破碎的躯体被整合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的躯体。欲望就是在这个时刻出现的,它最初是借助镜像或者他人,并通过镜像和他人呈现出来的。
4、拥有一个自我的前提在于将自己想象地投射到镜象、即投射到镜子中的它者,并让自己通过说“我”而得到表达,这一表达只可能发生在象征界,这就是为什么想象界与象征界共存。
5、然而要真正理解拉康这句箴言,必须首先理解为何拉康说“无意识具有语言的结构”以及无意识话语具有何种结构。
关于辩证法和认识论的“十六要素”
1、摘要:所谓“辩证法十六要素”并不是列宁有意识地主动建构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成果,而是对其哲学研读的收获所进行的归纳,并且仅仅是对关于主观辩证法(认识论)理论所得的一些小结。
2、唯物论 1.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:物质决定意识,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(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,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。)。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: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地基本前提。
3、第一,辩证法是一种思维反映存在运动的理论,是一种反映论。第二,辩证法揭示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,解决的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,而这恰是认识论的根本任务。
4、认识论: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〖原理内容〗实践是认识的基础(实践决定意识):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,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,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,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。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。
5、辩证法从其性质上讲,它是科学唯物主义的辩证法,即坚持客体与主体、客观与主观相统一的辩证法;从其对象以及由对象所规定的内容上看,它又是“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”。
6、认识的辩证法,表现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,认识来自实践,又转过来指导实践,为实践服务。表现在认识过程中,人对世界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,而是一个多次反复、无限深化的过程。
作为每一个人形成内在精神个性的历练过程
1、“哲学实际上是每一个人形成内在精神个性的历练过程”。“哲学实际上跟神性相关,它很多是体悟”。“哲学是思想,它不是知识”。“哲学是开智的,它会使你在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时有一个非常完整的创造性思考结构”。
2、个体在形成个性的过程中,时时处处都表现出每个个体对外界事物的特有的动机、愿望、定势和亲合力,从而发展为各自的态度体系和内心环境,形成了个人对人、对事、对自己的独特的行为方式和个性倾向。
3、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,也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。自我意识的成熟往往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。自我意识的形成、发展与成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而小学时期则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时期。
4、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好似被每个人都羡慕,实则只有自己知道,其中的艰辛和不易。性格是由身边的环境以及内心的思维从而在生活中逐渐培养出来的,而独立自主就是如此。